如果说胡须是西方人的显著特征,那么中国人的著名特点就是蓄长辫子,而且它还是中国男人成年的标志。中国的小孩从摇篮时期到童年时期,头上不是被剃得光溜溜的,像个弹珠,就是在这里或那里留下圆圆的一圈头发,看上去就像打了一块补丁。那一小撮头发便像杂草一样自由地在那里生长。当这撮头发长长了,大人们就把它扎成一根一根的小辫。这样一来,好像头部的血液供应得特别充足一样,因为供应过剩而生根发芽,长出了五六根羊角小辫子。当孩子长到了13、14岁时,大人们才将他的小辫子剪掉,郑重其事地给他扎起标志其已经成年了的长辫子。
虽然中国成年男子的标志是长辫子,但是它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,而是源自异族的舶来品。与清朝帝国的其他风尚相比,它是基本上接近于近代的革新创造。鞑靼人或蒙古人首创了辫子。大约在300年前,作为异族的清朝统治者,才将它渐渐推广到中国。在这里,我们不妨提一句,蓄辫子或许是汉族人从满族人那里接受到的唯一一件新生事物。因为清朝之前,中国人同西方人一样,根本不蓄辫子。当清朝的建立者登上皇位一统天下时,他便颁布了一道谕旨,下令所有忠臣良民都要把自己前额的头发剃光,保留后面的头发,并把它扎成一条长辫子。这道谕旨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,其中还包括一些反对意见。因为汉族人认为,把辫子扎起来就意味着身份和地位的堕落与丧失,而且还是一种向异族的暴君屈服投降的标志。因此,很多地区相继发生了骚乱和暴动,一时间形势变得十分危急,人心惶惶,不知何时停止。好像只有经过一场持久的、盛大的血腥屠杀,才能使蓄辫子这种新风尚推广开来。